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呼和浩特地標建筑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呼和浩特地標建筑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呼和浩特鼓樓歷史?
聽老人說, 呼和浩特鼓樓,將近有300年的歷史了。300多年前,那時呼和浩特叫綏遠,鼓樓位于將軍衙署東側,清乾隆二年(1737)筑城時建成,是綏遠城最高的建筑。
不過,1959年被拆除,鼓樓現在只有一面紫墻做為標識,告訴人們曾經的故事。 “大漠孤煙直”、“風吹草低,現牛羊”,各種關于邊塞游牧民族的詞藻已是一種惆悵與記憶了。“狼煙四起”、“戰馬瀟瀟”的場景,就連本地人也只是翻閱書本才能了解一些當年支離破碎戰事。
呼和浩特鼓樓,造型宏大,角樓設計突出, 翹檐 上 設有神獸,紅墻黃瓦,體現了中國古樸的建筑風格。 鼓樓稱鐘鼓樓,呼和浩特的鐘鼓樓三重五楹磚木建筑,由臺基、樓閣組成,高32米。鼓樓的鐘聲洪亮悅耳,回聲清脆,在人跡稀少的年月,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也敲響了歲月的戰歌。所以說呼和浩特的鼓樓 更有一種抹不去的歷史使命感 。 現在的呼和浩特以是繁花似景,人文、建筑緊追時代節奏,得天獨厚的草原文化繼續發揮著她的魅力,鼓樓文化的鐘聲繼續奏響新時代的凱歌。
呼和浩特鼓樓,如果你還在,今年也接近300歲了。
可惜,現在只能作為地名和地標一直順延在呼和浩特的市民的腦海里。
300年前的月亮,如今如舊地照著。300年后的綏遠城,歷盡時光的打磨,也沉淀下無數的夢與故事。
300年間,綏遠城像一個龐大的計時器,見證著風雨晴晦、日升月落,也刻錄著歷史煙云,指涉著當下與往昔,它們緩緩地,流過每一個平靜似水的日常,又洶涌著,醞釀著改革開放的經濟巨浪。
呼和浩特鼓樓,如果你還在:城墻會在,角樓會在,護城河會在,翹檐上的神獸會在,天上的明月也在……
這是一座擁有呼和浩特的半壁歷史的鼓樓。
綏遠城鐘鼓樓位于將軍衙署東,清乾隆二年(1737)筑城時建成,是綏遠城最高的建筑。
鐘鼓樓三重五楹磚木建筑,由臺基、樓閣組成,高32米。
臺基開設東南西北四券門,門邊鑲漢白玉石條,四門內形成十字形通東南西北四條街。臺基北墻外筑青磚梯階登臺基頂,臺基頂筑女兒墻,并筑樓閣一座。
平臺東南角設一紅漆油的大木架,木架吊一口生鐵鑄鐘,稱“左鐘”;
平臺西南架一大鼓,清制,直徑五尺有余,稱“右鼓”;
每日早鳴鐘,初更五更鐘聲深沉音傳城外;每日晚擂鼓,為城內兵丁作息號令;平臺上筑樓二層,樓縱橫各五楹,檐下掛一木匾,上書“帝城云里”巨匾一塊,為綏遠都統馬福祥“定安手書”。
三樓外筑木欄桿繞樓一周,檐下四周每面掛榆木巨匾刻字:東曰“綏德靜遠”,南曰“帝城云里”,西曰“鎮鼓驚鐘”,北曰“玉宇澄清”。樓內設玉皇閣,是一木制宮殿式神龕,內坐紫檀木雕玉皇大帝偶像一尊,像高尺余。
呼和浩特市的鼓樓位于呼和浩特市的新城區也就將軍衙暑的東面,鼓樓分三層,三層上面有大鐘作為過去的時鐘,每到一個梗次,就有邦夫敲響一次,,解放以后,把鼓樓當成圖書館,隨著時代的發展鼓樓早已拆除了,現在以變成了一坐宏偉的立交橋,但那里一直以鼓樓命名,現在立交橋還叫鼓樓立交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呼和浩特地標建筑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呼和浩特地標建筑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