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天津古代地標建筑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天津古代地標建筑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天津三大古廟?
1、大悲禪院
大悲禪院又名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占地面積為4.2萬平方米。大悲禪院始建于清朝順治年間,幾經修葺擴建,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玄奘法師經念堂、弘一法師紀念堂等建筑。其中大雄寶殿內珍藏有從魏晉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薩造像幾百尊。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尋生救苦,此“大悲禪院”之命名也。曾供奉過唐代名僧玄奘法師的靈骨。現任方丈為智如法師。
2、獨樂寺
獨樂寺,又稱大佛寺,位于中國天津市薊州區,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筑物山門和觀音閣,皆遼圣宗統和二年重建。民國十九年,獨樂寺因相繼被日本學者關野貞以及中國學者梁思成調查并公布而聞名海內外。獨樂寺雖為千年名剎,而寺史則殊渺茫,其緣始無可考,寺廟歷史最早可追至貞觀十年。
3、掛甲禪寺
掛甲寺位于天津市河西區中環線鄰近海河的地方。原名叫慶國寺,改稱掛甲寺的原由,說起來,要上溯到一千多 年前的唐朝了。掛甲寺在天津的歷史上可謂年代久遠,已經找不到具體的修建年代,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時該寺已經存在,如果按照民間傳說,掛甲寺可能修建于唐朝以前,果真如此,掛甲寺將是天津最古老的寺院。可惜,即使在史書中,也只是記載據傳說修建于距今1300多年以前的隋唐時期。
寶坻以前叫什么?
以前叫“渠陽”,
古代有“京東三陽”,分別是漁陽(薊州區)、渠陽(寶坻區)和雍陽(武清區);
隋代屬冀州涿郡,唐代初期唐高祖李淵改涿郡為涿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武清縣;
遼會同元年(公元938年)割武清縣、潞縣與三河縣部分地區置香河縣,隸屬南京析津府,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由香河縣劃出,始設寶坻縣,取《詩經》中“如坻如京”之意。
建國初期寶坻縣隸屬于河北省天津專區,1958年改隸河北省唐山專區,同年與香河縣合并,仍稱寶坻縣,1960年再次改屬河北省天津市,1962年香河縣析出,1973年劃歸天津市,2001年撤縣設區。
蔡家務因為早期寶坻曾經是蔡家務這個地方的所在地,后來才改為寶坻。
蔡家務是清朝時期的一個鄉級行政單位,而現在的寶坻則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眾多人口的城市。
寶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地方。
在寶坻可以看到一些傳統文化的遺跡和建筑,比如明代的東方寺和清代的文廟。
寶坻現在也是天津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眾多的旅游景點和工商企業。
寶坻區古名渠陽,在漁陽(今薊縣)和雍陽(今武清區)之間,自古便為商業要地。到了清代,更是別有一番情景,“凡境者披星戴月,肩摩轂擊,喧填道途,絡繹不絕”,有“畿東大邑”之稱,后又有“京東第一集”的美譽。
那時“寶坻”的“坻”仍舊讀作“池”,直至乾隆皇帝一次巡游經過,偶然的失誤不僅改變了“坻”字在這個地名中的讀音,更留下一段美麗的故事讓世人傳頌。
寶坻又稱渠陽,因城南有渠水(即今之窩頭河),故有“渠陽”之稱謂。
寶坻現天津市轄區。寶坻建縣時地域廣闊。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寶坻境域東起玉田縣新河口,西至香河縣王家莊,北起薊縣三岔口,南至天津衛附近。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天津古代地標建筑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天津古代地標建筑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