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有沒有人了解傅斯年,他在民國時期是什么地位?
“歸骨于田橫之島,天下英雄屬一流;浮海說三千弟子,人間再無傅孟真!”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古典文學專家。1909年就讀于天津府立中學,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1916年升入北大。五四運動爆發,他因受民主科學新思潮影響,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擔任游行總指揮,成為時代弄潮兒和風云人物。先到英德留學, 1926年回國后,任教于中山大學。從1928年開始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箲鸨l后,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任西南聯大教授??箲饎倮螅肀本┐髮W校長。1949年赴臺,任臺灣大學校長,1950年冬,因病在臺灣去世。
岳南在《南渡北歸》一書中說:“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正式就任臺灣大學校長。時臺大中文系教授黃得時仰慕傅的聲名,請其寫幾個字作為留念。尚以齊魯之士自居和自豪的傅斯年,揮毫寫下了“歸骨于田橫之島”短幅相贈。眾人見之,頓生凄愴之感……”
傅斯年是胡適的得意弟子,胡適人稱“民國孔夫子”,因此人們順勢給傅斯年戴了一頂“民國孟夫子”的高帽。然而,這頂高帽并非浮夸和吹捧。就學問而言,傅斯年單以開創“史料學派”一個貢獻,就足以留名后世;單以“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就足以石破天驚,堪稱史學大家。而且,傅斯年又是最杰出的學術組織家,海峽兩岸頂尖的學術機構,從中央研究院到臺灣大學的創建,傅斯年居功至偉。
胡適說:“他(傅斯年)能做最細密的繡花針功夫,他又有最大膽的大刀闊斧本領。他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干的天生領袖人物?!庇腥嗽u價傅斯年,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有志氣、最有血性和最有修養的偉大知識分子中的一個典范?!?/p>
在去臺灣前后,傅斯年牽頭組織了“搶救大陸學人”計劃,由蔣介石親自派的飛機,冒著炮火飛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機場等待被“搶救者”登機。按照計劃,以下幾類人在搶救之列:一是大陸各大專院校的負責人;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限令離開的高級知識分子;四是在國內外學術上有杰出貢獻者。
隨后,按照計劃,一份名單經由傅斯年擬定出爐,他們分別是:胡適、張伯苓、陳寅恪、毛子水、錢思亮、英千里、張佛泉、梅貽琦、李書華、袁同禮、楊武之、湯用彤、陳垣等一大批當時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和做出杰出成就的學人。
傅斯年動員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去臺一度傳為佳話。傅斯年與陳寅恪多年同事,交情甚厚,當時,傅斯年已經到達臺灣,他多次致電陳寅恪,請他赴臺,承諾只要陳寅恪答應,立刻派專機來接,故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國民黨派專機要接陳寅恪去臺灣,陳寅恪堅決不去”的說法,連曾任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在會議上也有此一說。此事,亦可見傅斯年對待學術、對待人才的執著與渴求。
在臺灣迎接美國貴賓的候機室,陳誠與百官諸將都站著只有蔣介石與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對坐!傅斯年首先是個博學學者愛國的文人不屈附于權貴的教育家!只有自尊自律的修養,沒有倪衡式的狂放楊修式傲物?,F在有人熱衷說劉文典踢蔣介石,魯迅薪水高在京輕松買四合院!可你可能不知道傅斯年去世前忍著寒流等著穿夫人織的毛褲呢,但是手頭緊沒錢買毛褲,他的大舅哥是蔣經國的親家臺灣國防部長俞大維!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和教育家,是胡適的學生,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他提出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學術原則影響深遠。
傅斯年1916年升入北京大學文科、本科國文門,1918年開始受民主與科學思潮的影響,參與學生運動,逐步成為北京大學的學生領袖,五四運動爆發時成為游行總指揮,因反對學生運動中的暴力傾向,不久后退出學運復歸書齋。之后考取“庚子賠款”的官費留學生,遠赴歐洲留學,先后在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研究院、柏林大學研究院學習,1926年回國從事教育工作。
傅斯年是民國時期一位特立獨行的知識分子,他的身上更多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人的風骨,一生信奉自由主義,既反對蔣介石政府,也不贊同中國布爾什維克化,有人評價他是“亂世一書生”,倒也十分中肯。從他一生的行事風格而言,應該說他是一位保留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作為的文人,純真熱情而又理想化,這種色彩與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有點格格不入。
傅斯年是近年來學界研究的重點學人之一,也是民國時期最重要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提出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之原則在學界影響深遠。傅斯年55歲在臺灣英年早逝,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譽滿天下,謗滿天下,是非蓋棺也未定。
傅斯年
傅斯年是胡適的學生,他1913年考入北大,1919年赴美留學。傅斯年祖上是狀元出身,家學淵源,在北大讀書時經常聽教授課挑毛病,以至于許多教授都怕這個年輕的小胖子。傅斯年一位同窗曾經回憶說:“據我了解,他(指傅斯年)很少上課,成天泡在圖書館里,博覽群書。當時有些教授就怕給他上課,往往在課堂上,他提出的問題,老師答不上來。使教師更難為情的是,他會當面指責教師講錯了,并有根據地說,這個問題某某書上是怎么講的,某某先生是怎么說的,我認為該怎么理解。經常把老師弄得張口結舌,下不了臺。”
胡適留美歸來后,到北大教授哲學,他接受西方學術思想,講課與其他教授截然不同。許多學生認為這個青年教授不合格,私下商議要驅逐他,后來傅斯年去聽了胡適一堂課,回來阻止了同學們:“胡適還是有些水平的,我們不能驅逐他。”此事胡適一直不知道,多年以后才傳到他的耳中,傅斯年去世后,胡適專門提及此事:“我這個二十幾歲的留學生,在北京大學教書,面對著一班思想成熟的學生,沒有引起風波;過了十幾年之后才曉得是孟真(傅斯年字)暗地里做了我的保護人?!?/p>
傅斯年與胡適(右)
傅斯年長期擔任中研院史語所所長,在他領導下,史語所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學術重鎮,誕生了許多大師級的人物。1930年代中期,中研院總干事丁文江去世,代理院長朱家驊又出任浙江省主席,不久抗戰爆發。在這危急存亡之秋,傅斯年出任中研院總干事,主持中研院日常工作,成為中國學界的領袖人物。
抗戰期間,傅斯年、梁思永、李濟、李方桂(左起)在四川李莊合影
傅斯年是個性情中人,愛恨分明。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特殊化,冀察政務委員會主要負責人蕭振瀛設宴招待北平學人,企圖讓這些文化名流捧場,但傅斯年卻是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抗戰爆發后,傅斯年帶領史語所遷往昆明,當時日機頻繁轟炸昆明,每當警報響起,人們都是一窩蜂向外跑,而傅斯年總是拖著肥胖身軀跑上三樓。原來著名史學大師陳寅恪住在樓上,陳眼睛不好,行動不便,傅斯年總是將其攙進防空洞才放心離開。
這就是傅斯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